目录

金刚经讲了一个什么故事(白话)

1

有一天,释迦摩尼(下称佛陀)在舍卫国一个叫做“祇树给孤独园”的地方,与众多弟子和信徒们在一起修行。

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,佛陀穿上袈裟,手里托着钵,光着脚,走到舍卫大城里挨家挨户的化缘乞食,然后返回祇树给孤独园吃饭。佛陀吃完饭后,将袈裟和钵收起来,然后把脚洗干净,在地上铺好垫子,盘腿坐了下来,准备进入禅定。


2

此时,一个名叫须菩提的德高望重的弟子,在人群中站了起来。他右肩露在衣服外面,右膝跪在地上,双手合十,恭敬的对佛陀说:“举世无双的老师啊,您非常关切修行的人,也经常教导他们。那些一心向善的人们,如果通过修行,获得了无上智慧之后,应该如何保持住这种智慧,应该如何控制住心中的杂念呢?”

佛陀说:“这个问题非常好,那我就为你解答一下吧。向善修行的人们,在修得无上智慧之后,应该这样的保持住这种智慧,这样的控制住心中的杂念。”

须菩提说:“好的,我非常想听您的解答。”


3

佛陀告诉须菩提:“修行的人,想控制住心中的杂念应该这样做:所有一切众生,无论是什么样的生命形态,我都会帮助他们离开轮回,进入涅槃。当帮助了生命进入涅槃以后,应该认识到其实并没有什么生命是因为我的帮助而进入涅槃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如果修行的人执着于自己、执着于他人、执着于众生、执着于寿命,那就是没有修得菩萨道。”


4

佛陀继续说道:“须菩提,依据佛法,修行的人应该抱着不执着于任何事物的态度,自然而然的去帮助众生。正所谓不执着于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佛法,去帮助众生。”

“须菩提,修行的人应该没有分别心的帮助别人。为什么?如果修行的人没有分别心的去帮助众生,他的福德是没有限量的。须菩提,你认为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上、下的空间,能用心智去衡量吗?”“是不能的,老师。”“须菩提,修行的人如果没有分别心的去帮助众生,那么他的福德也和空间一样,是无法想象的。修行的人就应该按照我刚才说的方法去控制自己的杂念。”


5

“须菩提,你觉得可以用眼睛看到佛身体的形象吗?”“是不能的,老师。因为您所说的身相,就是非身相。”

佛陀告诉须菩提:

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

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”


6

须菩提对佛陀说:“老师,众生如果听了您刚才所讲的,能够完全相信吗?”

佛陀告诉须菩提:“不要这么说。在我涅槃几百年以后,有遵守戒律的修行的人,得知我说的话以后,是可以确信无疑的。这样的人,他不止在很少的几个佛那里种下了善根,而是在百千万个佛那里种下了善根。这样的人见到此经以后,能够立刻就相信我所说的道理。”

“须菩提,我知晓这样的众生会有无法衡量的福德。为什么呢?是因为他们再也不会执着于我、别人、众生、寿命的概念,不执着于佛法,也不执着于非佛法。为什么?因为众生如果心中有这些概念,就是有分别心;如果心中有佛法,就是有分别心;如果心中有非佛法,就是有分别心。所以,心中不应该有佛法的概念,也不应该有非佛法的概念。正因为如此,我才经常说:你们修行的人,知道我用竹筏比喻佛法,到达彼岸就应该舍弃竹筏。佛法都应该舍弃,何况是非佛法。”


7

“须菩提,你觉得我修得了无上智慧吗?我有讲过佛法吗?”

须菩提说:“按照我的理解,没有一种佛法,叫无上智慧;也没有一种佛法,是您可以讲解的。为什么?您说的佛法,是不能获取,不能讲解的。非法,非非法。什么原因呢?一切圣贤,对于佛法的了解和修行,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。”


8

“须菩提,如果有人用全世界的珍宝去帮助他人,你觉得这个人的福德,多不多?”

须菩提说:“是很多的,老师。因为这里说的福德,就是非福德,所以您说这个人福德很多。”

佛陀继续说:“如果另有一人,了解此经或者其中四句偈的道理,并且为他人讲解,那么他的福德比前面说的那个人的福德要多。为什么?须菩提,一切诸佛以及他们悟出的佛法,都是从此经里面出来的。须菩提,所谓的佛法,也就是非佛法。”


9

“须菩提,你认为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这些罗汉,会不会觉得自己修得了相应的果位?”须菩提回答说:“不会的,老师。因为他们如果有这样的想法,那就是仍然有分别心。老师,您说我修得了一切无诤,是弟子中最先摆脱欲望的阿罗汉。但是我不会认为我是离欲阿罗汉。如果我觉得我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,那老师您就不会说我是乐于寂静的行者了。因为我的心中没有所得,也不会执着,所以您才说我是乐于寂静的行者。”


10

佛陀继续对须菩提说:“你认为我在燃灯佛那里,修得了什么佛法吗?”“没有,老师。您在燃灯佛那里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佛法。”

“须菩提,你认为菩萨有没有通过修行让这个世界变的庄严(庄严佛土)?”“没有的,老师。为什么这么说?庄严,就是非庄严,只是称为庄严。”“须菩提,所以说,修行的人应该这样的产生清净心:不执着于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佛法而产生清净心,不执着于任何事物而产生清净心。”

“须菩提,假如有人的身体和大山一样高大,你觉得他的身体大不大?”须菩提回答说:“是很大的,老师。因为您说的不是身体,只是称作身体很大。”


11

“须菩提,如果恒河的每一粒沙子都代表一条恒河,那么这么多恒河的沙子,你说多不多?”须菩提说:“是非常多的,老师。单单一条恒河,就有无数的沙子,何况是无数条恒河的沙子。”“须菩提,我现在实话跟你讲,如果有向善修行的人用恒河沙子那么多的珍宝去帮助别人,那么他们的福德多不多?”须菩提回答道:“是很多的,老师。”佛陀告诉须菩提:“如果向善修行的人,懂得此经或其中四句偈的道理,并且能为他人解说,那么这个福德是胜过前面所说的福德的。”


12

佛陀继续说道:“须菩提,如果有人能在某个地方讲解此经或者其中的四句偈,那么一切众生都应该像供奉佛塔庙一样的供奉此地,何况是这个能够理解和讲解此经的人。须菩提,我们应当知道,这样的人已经成就了世界上第一稀有之法。有此经的地方就像有佛一样,也应该像尊重佛弟子一样的尊重这个人。”


13

然后,须菩提问佛陀:“老师,应该给此经起个什么名字?我们应该如何遵照修行呢?”佛陀回答说:“此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。你们应当认真遵照修行。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?须菩提,我说的般若波罗蜜,就是非般若波罗蜜,只是称呼为般若波罗蜜。”

“须菩提,你认为我有讲解过佛法吗?”须菩提回答:“老师,您是没有讲解过的。”

“须菩提,你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微尘,数量多不多?”须菩提说:“是很多的,老师。”“须菩提,这里的微尘,我指的并不是微尘,只是称呼为微尘。我说的世界也不是世界,只是称呼为世界。”

“须菩提,你认为可以用三十二相来判断是不是佛吗?”“是不能的,老师。不可以用三十二相来判断佛。您说的三十二相,就是非三十二相,只是称呼为三十二相。”

“须菩提,如果有向善修行的人,用自己无数次生命来帮助他人。另外还有人,能够理解并且按照此经和其中的四句偈来修行,为别人解说,那么他们的福德都是非常多的。”


14

这时候,当须菩提听闻佛陀所说的,深刻的理解了其中的含义,眼含热泪的对佛陀说:“老师,您说的这个道理,是我以前学到的智慧里面从未有过的。老师,如果有其他人也能听到此经,并且相信其中的道理和产生清净心,就能够领悟佛法的实相。这个人能够成就最稀有的功德。老师,这里的实相就是非实相,只是称呼为实相。老师,我今天了解到了此经,可以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,并且按照这个道理修行,这并没有什么困难的。如果几百年以后,有人能够听说此经,理解并修行,这个人就是非常稀有的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这个人已经不执着于自己、别人、众生、寿命。为什么呢?自己,就是非自己;他人,就是非他人;众生,就是非众生;寿命,就是非寿命。心中没有分别心,就会成佛了。”

佛陀告诉须菩提:“就是这个意思。如果有人能够听闻此经,不惊、不怖、不畏,他就是非常稀有的。为什么?须菩提,我说的第一波罗蜜,就是非第一波罗蜜,只是称呼为第一波罗蜜。忍辱波罗蜜,就是非忍辱波罗蜜,只是称呼为忍辱波罗蜜。为什么呢?须菩提,就像我当初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当时我心中无自己、无他人、无众生、无寿命,没有分别心。为什么呢?因为如果那时候我有分别心,就会心生怨恨。须菩提,我又想起很多世以前作忍辱仙人的时候,就已经消除了分别心。所以说,须菩提,修行的人应该摒弃一切分别心。励志要修得无上智慧时,不应该执着于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佛法,应该不执着于任何事物。如果心中有执着,就是非执着。因此,我才说修行的人不应该有分别心的去帮助别人。须菩提,修行的人为了一切众生,应该这样的帮助别人。我说的一切相,就是非相;一切众生,都是非众生。须菩提,佛是说真话的,不会夸大,合乎道理,不会欺瞒,前后一致的。我悟到的佛法,是无实无虚的。修行的人如果内心执着于佛法的去帮助他人,就像人进入黑暗,什么也看不见。如果修行的人不执着于佛法,自然而然的帮助他人,就像人在阳光下睁开双眼,能看清一切。须菩提,在我涅槃以后,如果有向善修行的人能够理解此经,并且修行、读诵,就可以成佛。我以佛的智慧,能够预见到这些人一定会修得无穷无尽的功德。”


15

“须菩提,如果有向善修行的人早上、中午和晚上都用自己恒河沙子那么多的生命去帮助别人,如此这样无数年。如果另外有人,听闻此经,不去怀疑的相信其中所说的道理,那么这个人的福德要多于前面的那个人,就更不用说可以受持、读诵、为他人解说了。须菩提,简而言之,此经有无法想象,无法测量的无数功德。我是为了一心要修菩萨道的人来解说的。如果有人能够修行、读诵、广为人讲解,我可以预见到,他们都可以成就无数的不可思议的功德的。这些人,就像佛一样,承担起佛法的重任,大彻大悟。为什么呢?须菩提,如果希望修行小乘的人执着于自己、他人、众生、寿命,那么他就不能够理解此经的含义,也不会读诵、为他人解说。无论在何处,一切众生都应该供养有此经的地方。有此经的地方就像是佛塔一样,众生都应该恭敬、施礼、在周围洒下花香。”


16

佛陀继续说:“须菩提,修行、读诵此经的向善修行的人,如果这一世命途多舛,是因为他们前世的罪业导致今世堕入恶道中。今世受了苦,以前的罪业就会消除了,可以修得无上智慧。须菩提,我想起了很久远以前在燃灯佛那里,遇到过很多佛,我都去供养他们,从没有忽略过任何一个佛。如果有人在今后的时间里,能够受持、读诵此经,那么他的功德比我供养诸佛的功德要大的多,乃至都无法计算。如果我详细的描述这个功德有多大,我担心有人听到以后会被扰乱心智、心生猜忌。须菩提,应该知道此经的道理是不可思议的,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。”


17

须菩提对佛陀说:“老师,向善修行的人,在修得无上智慧之后,为什么要保持住这种智慧,为什么要控制住心中的杂念呢?”佛陀告诉须菩提:“向善修行的人,在修得无上智慧后,应该这么想:我应该帮助一切众生涅槃,在帮助一切众生涅槃之后,应该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众生是因为我的帮助而涅槃的。为什么?须菩提,如果修行的人有自己、他人、众生、寿命的分别心,就不是修菩萨道。原因何在呢?因为确实没有一种佛法是用来获得无上智慧的。须菩提,你认为我在燃灯佛那里有学习到获得无上智慧的佛法吗?”“是没有的,老师。正如我所理解您所讲的意思,您在燃灯佛那里是没有学习到获得菩提心的佛法的。”

佛陀说:“就是这样。须菩提,确实没有一种佛法让我获得无上智慧。如果有佛法可以使我获得菩提心,燃灯佛就不会对我说:你于来世,就可以成佛了,号释迦牟尼。因为没有这种佛法,所以燃灯佛才对我这么说。为什么呢?如来,就是所有法都如其本义。有人说:佛陀获得了无上智慧。须菩提,其实我并没有获得无上智慧。我所说的无上智慧,没有实体也不是虚无的。因此我才说一切法都是佛法。这里说的一切法,就是非一切法,只是称为一切法。就像是说人的身体很大。”须菩提说:“老师,您说的人的身体很大,就是非大身,只是称为大身。”佛陀继续说:“须菩提,菩萨道也是这样的。如果有人讲:我应当帮助无数的众生涅槃,就不是在修菩萨道。为什么?须菩提,其实并没有一种佛法让人修成菩萨道。因此我讲:一切法,无自己、无他人、无众生、无寿命。如果菩萨说:我应当通过修行让这个世界变的庄严。那他就不是菩萨。为什么呢?我说庄严佛土,就是非庄严,只是称为庄严。须菩提,如果修行的人能够深刻理解不执着于自己的佛法,我才说他是修菩萨道。”


18

“须菩提,你认为我有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吗?”“是的,老师,您有。”“你认为恒河中所有沙,我说是沙吗?”“是的,老师,您说是沙。”“须菩提,你认为恒河中的每一粒沙都代表一条恒河,那么这些恒河的沙粒代表的世界,多不多?”“是很多的,老师。”

佛陀告诉须菩提:“你们的国家中,所有众生的若干种心念,我都是了解的。因为我这里说的这些心念,都是非心,只是称为心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?须菩提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


19

“须菩提,你认为如果有人用整个世界这么多的珍宝帮助别人,那么此人因为这样的因缘,获得的福报多吗?”“是的,老师,此人因为这样的因缘获得的福报很多。”

“须菩提,如果福德是有实体的,那么我就不说福德多。因为福德不是是实体的,我才说福德多。”


20

“须菩提,你认为看到圆满的外表就是见到佛了吗?”“不是的,老师。不应该认为见到圆满的外表就是见到了佛。您所或的圆满的外表,就是非圆满的外表,只是称为圆满的外表。”“须菩提,你认为看到圆满的表象就是见到佛了吗?”“不是的,老师。不应该认为看到圆满的表象就是见到了佛。为什么?您所说的圆满的表象,就是非圆满,只是称为圆满。”


21

“须菩提,你不要认为我会这么想:‘我应当给别人讲佛法’。不应该这么想。为什么?如果有人说我给别人讲过佛法,就是诽谤我,没有理解我所讲的道理。须菩提,讲佛法,其实没有什么佛法可讲,只是称为讲佛法。”

然后,须菩提对佛陀说:“老师,如果有众生,在未来听说了这个道理,会不会有信心啊?”“须菩提,他们非众生,非不众生。为什么?众生,我说非众生,只是称为众生。”


22

须菩提对佛陀说:“老师,您证得无上智慧,实际上是什么也没有得到吗?”佛陀说:“就是这样。对于无上智慧来说,我是一丁点儿都没得到的,所以才叫做无上智慧。”


23

佛陀继续说:“须菩提,世间的道理都是平等的,没有高下之分,所以才叫做无上智慧。用没有分别心的态度去修行一切善法,就可以获得无上智慧。这里说的善法,就是非善法,只是称呼为善法。”


24

“须菩提,如果有人用世界上所有山那么多的珍宝去帮助别人,另外有人能够受持、读诵、为他人解说此经,那么前面那个人的福德是远远不及后面这个人的福德的。”


25

“须菩提,你们不应该认为我说过:‘我应该帮助众生涅槃’。须菩提,不要这么想。为什么?因为确实没有任何众生是因为我的帮助才进入涅槃的。如果有众生是我帮助过的,那么我就是执着于自己、他人、众生、寿命。须菩提,我嘴上说有我,就是非有我。而凡夫俗子以为是真的有我。须菩提,这里说的凡夫,就是非凡夫,只是称为凡夫。”


26

“须菩提,你认为有三十二相(圆满的外表)的就是佛吗?”须菩提说:“是的。”佛陀说:“如果有三十二相就是佛的话,那么德才兼备的帝王也是佛了。”须菩提说:“老师,我理解您的意思了,不应该用是否有三十二相来判断是不是佛。”

然后,佛陀说了一个四句偈:“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


27

“须菩提,如果你这么想:‘如来证得无上智慧的原因是没有三十二相’,那么错了。不要这么想。如果你认为证得无上智慧的人会说所有法都不存在,那么就错了,不要这么想。”


28

“须菩提,如果一个修行的人用像恒河沙子一样多的珍宝去帮助别人。而另外有一个人,懂得应该无所执着,能做到忍辱才能修得菩萨道。那么,这个人的功德是多于前一个人的功德的。为什么?是因为修菩萨道的人是不受福德的。”须菩问:“老师,为什么菩萨不受福德呢?”“须菩提,菩萨不是贪图福德才帮助众生,所以说菩萨不受福德。”


29

“须菩提,如果有人说:如来就是像这样的来,像这样的走,像这样的坐,像这样的卧。是他不理解我所说的道理。为什么?如来的意思,就是不从什么地方来,也不到什么地方去,所以才叫如来。”


30

“须菩提,如果向善修行的人,用把整个世界都捣碎成微尘,你认为微尘的数量多吗?”须菩提说:“是很多的,老师。为什么呢?如果微尘有实体,您就不会说微尘很多了。所以您说的微尘,就是非微尘,只是称为微尘。老师,您说的整个世界,就是非世界,只是称为世界。为什么呢?如果世界是有实体的,那就是因缘微尘形成的一个整体(一合相)。您说一合相,就是非一合相,只是称为一合相。”“须菩提,一合相,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。但是凡夫俗子贪恋执着于了解一合相。”


31

“须菩提,如果有人说:‘佛说过自己、他人、众生、寿命的见解’,你认为这个人理解我所讲的道理吗?”“他是不理解的,老师。因为您说的自己、他人、众生、寿命这四种见解,就是非自己、非他人、非众生、非寿命这四种见解,只是称为自己、他人、众生、寿命这四种见解。”

“须菩提,证得无上智慧的人,对于一切法,都应该这样认知,这样理解,不执着于法相。须菩提,我说的法相,就是非法相,只是称作法相。”


32

“须菩提,如果有人用无数时间的全世界的珍宝去帮助他人。而另外有向善修行的人,愿意修行无上智慧,并且按照此经或者其中的四句偈中的道理修行,读诵,为他人解说,那么这个人的福德胜过前面的那个人。如何为他人讲解呢?不执着于相,内心平静。为什么?
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
佛陀讲完此经,众生都很高兴的去按照此经修行。